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乃馨 东营报道
教学孵化、野外场站、综合示范……近日,记者来到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近距离感受了科技农业的魅力。
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是由科技部、省政府、中科院联合共建的现代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核心关键技术集成研发、人才聚集培育、优势产业育成和科技服务,打造国内外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引领高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如今,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按照“平台、团队、项目、产业”一体化推进的路径,引进中科院、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35个科研团队,建设了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益虫资源综合利用、盐地藜麦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多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试验场等4个中试研发平台和万亩高标准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承担了科技部专项、中科院STS计划、战略先导专项等8个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截止目前,累计投资2.5亿元。
“红光灯下蜂是看不见的,这样蜂就不会往蜂箱外飞逃,所以在红光灯下蜂群更为安静,这样有利于蜂群的发展。”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中科熊蜂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了体格异于常“蜂”的新疆地熊蜂。中科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是由中科院动物所和黄三角农高区共同创建,承担着中国科学院STS重点项目。主要做的是授粉和天敌昆虫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希望通过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行示范和转化。“我们一直以来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授粉熊蜂和天敌昆虫这些益虫资源,国内第一只新疆地熊蜂就是我们培育出来的。”中科益虫技术员刘杰介绍到。 蜜蜂授粉一直被认为是大田农作物和园艺作 物的最佳授粉方式。熊蜂授粉,成功坐果对农作物生产至关重要, 授粉是坐果的关键步骤。熊蜂为温室蔬菜及果树授粉,不但可以大大的提高产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果菜品质,降低畸形果菜的比率,解决应用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等问题,因此,熊蜂成为温室蔬菜授粉的理想昆虫,利用熊蜂授粉也成为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熊蜂的授粉方式是通过头和胸部绒毛粘附花粉颗粒从而成功授粉的,所以理论来讲体格越大授粉越有优势。“从熊蜂标本对比可以看到,中科熊蜂的个头比国外蜂种要大10%左右。”刘杰介绍。除此以外,自然界中熊蜂从交配到产卵需要6-9个月,实验室中熊蜂从交配到产卵只需要半个月,自然界中的熊蜂成群(达到80头以上)的话需要10个月,在实验室中只需要2.5个月。现如今,中科益虫研究成果基地被全国有100多个基地应用,有300多亩的授粉示范。
下一步,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启动建设智能农机装备与服务智造园、盐碱地药食同源植物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孵化园等项目,将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成国家级农高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zonghexinwen/2020/0818/425.html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