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说近年来在其他类型产业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但是农业仍然在社会总体发展中占据较大比重,同时我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相关农产品的产量关乎到国民根本需求以及出口贸易的运营,因此农作物种植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升级更新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深化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研究也是当下的重要议题[1]。
1 农作物科学化种植
1.1 严格监控农作物生产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行主要措施是化学防治,即以化学药剂杀灭为主,主要采用土壤处理、拌种、喷施植株等方式,快施速防。但化学防治危害性强、副作用大、且不可控制。如目前生产中时有人畜中毒事件发生,都是不当施药造成。根本原因是农民不具备科学种田本领,对农药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掌握科学使用方法,安全意识差,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违规施药或过度滥施,可能导致病虫草害产生药物抗、耐性,甚至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种型,增加防治难度。农药还会随水分流动、叶面蒸发等方式污染空气、土壤,恶化生态环境,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对农作物生产过程实行全程技术监控,严格操作规程,严谨农药用量,精准配比施治,对病虫草害早预测、早测报、早预防,及时发布病虫草害发生发展动态,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早发现,早治疗,将病虫草害控制在初发期、低龄期,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1.2 合理挑选农作物的品种
农作物种植者需要详细对农作物的种植区域进行分析,关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以及季节间相互衔接的实际特点,从而挑选季节内合适的农作物品种,便于为顺利栽培农作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避免农作物在种植栽培期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种植者需要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加以重视。对于茬口早的农作物来说,应该挑选具有较强耐寒性且适合早播种的品种;对于茬口晚的农作物来说,应该选择适合晚播种的品种,才能保证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进一步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推动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2]。
2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2.1 采用化学技术防治病虫害
农作物生长中,病虫害是客观存在的,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技术是一种最为有效与常用的防治技术。具体来讲,种植人员结合农作物发生或可能存在的病虫害,合理喷洒化学药物,以此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比如,选用灭幼脲制剂与杀灭型聚酯油配置溶液进行喷洒防治蛾类虫害。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种植人员要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用量,如果化学药物过量就会污染土壤环境,且大量残留农药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农作物栽培时,种植人员要合理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尽可能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以此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促进农作物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2.2 农业防治
第一,需要采用间作或轮作的栽培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优势,不宜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相同的农作物,避免土壤出现使用过度的情况。例如,在同一块土地上,在种植过油菜后,可以改种小麦或豌豆等,而在种植过大豆后,可以改种高粱或玉米。通过合理搭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实现田间的精细化管理。第二,对农作物进行深耕种植,可以促进其根系发育,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消灭病原生物和害虫,损坏蛰伏害虫的巢穴,达到消灭土壤致病菌的作用。第三,由于农作物在药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将会成为病虫害的避难所与栖息场所,因此,需要及时清理、修剪杂草落叶,将其集中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以彻底清除次年病虫害的来源[3]。
2.3 合理应用物理防治技术
为了更好的满足环保管理工作要求,当前物理防治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其主要是应用电学与力学方式防治处理农作物病虫害。器具捕杀处理方式,主要是选用黏虫网或捕鼠器,集中处理虫害问题,以防出现大量药物残留。借助害虫趋光性,有效应用特殊光源诱杀虫害,或应用物理隔离处理方法,设置有效的屏障预防在活动区域中病虫害带来更为恶劣的影响,以此全面提高管控时效性。应用覆膜种植处理技术,有效改良并管控土壤实际温度,从根本上有效进行环境管理,控制植物种植环境,降低病虫害滋生几率。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1/0709/909.html
上一篇:区块链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探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