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百草枯中毒救治及护理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生产的除草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现认为百草枯和2,4—滴类农药毒性最大。百草枯又称“对草快”或“克芜踪”。属于联吡啶类除草剂,人和动物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生产的除草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现认为百草枯和2,4—滴类农药毒性最大。百草枯又称“对草快”或“克芜踪”。属于联吡啶类除草剂,人和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吸收中毒。

1 病因

1)农业生产中自我保护不当,容易经呼吸道、皮肤粘膜吸收中毒。

2)绝大部分严重中毒病例是由于误服或自杀。经口摄服中毒的参考致死量纯品约为3g。l20%百草枯溶液约10-15m。

2 毒理机制

百草枯被吸收后会迅速的经过血液分布到全身,进入肺和肾脏的含量最高,以急性化学性肺间质病变及迅速发展的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多脏器损害或衰竭。。

3 临床表现

1)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故应详细的询问中毒途径。

2)经皮肤粘膜接触可由于腐蚀作用致使局部组织糜烂、溃疡和出血,尤其是经口服者可产生咽喉部烧灼伤、发生恶心呕吐、腹痛、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3)呼吸道损害明显,突出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双肺闻及罗音,重症患者可于1~2日出现急性肺水肿或1~3日内死于ARDS。即使病情控制后也容易由数天或数周发生肺纤维化病变。在随后的几天中呼吸窘迫又出现,并进行性加重,以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肝肾损害:尿量减少、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受损。

X线肺部检查:早期可无异常,以后出现弥漫性斑片状或网状阴影,偶合并纵隔和皮下气肿。继而发生肺纤维化。

4 诊断要点

1)接触或口服史。

2)以肺损害为主的多系统损害表现。

3)洗胃液引流出百草枯蓝色特殊液体。

4)皮肤及黏膜腐蚀性表现。

5)意识丧失等其他表现

5 急救措施

1)目前对于百草枯没有特效的救治方法,因此一旦中毒后死亡率极高。

2)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去被百草枯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温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粘膜。误入眼中的百草枯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必要时请眼科大夫会诊。

3)经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或反复彻底洗胃或导泻。可使用吸附剂如30%漂白土、活性炭。这样做能利用粘土对产品的吸附特性,从而使之钝化。原则为:早期、快速、足量、反复给药。直至患者粪便由绿色变为漂白土色为止。灌服导泻时采用小剂量多次灌服的方法,每次灌服量不宜超过400ml,(60ml注射器向胃内注入)防止患者呕吐。每次灌入后需在胃内保留约1小时后再抽出。

4)积极补液。使用呋塞米等药物加速毒物排泄,原则为越早越好。使用呋塞米时注意观察尿量。

5)及早进行血液净化:临床研究表明血浆置换(PE)+床旁血滤(CRRT)效果最佳。

6)抗炎、阻止肺纤维化形成。

7)其他对症治疗:呼吸困难时及早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除非严重缺氧,否则不建议氧疗。以免氧气增加百草枯毒性。加强支持营养治疗,消化道腐蚀性损伤严重胃肠道功能衰竭时应禁食,可给予深静脉高营养。防止继发感染。

6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呼吸不规则等人体个系统危害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2)彻底清除毒物:即刻洗胃:洗胃液(液温25~38℃)。胃管插入长度45~55cm。

昏迷病人插管前协助病人去枕平卧位,使头后仰以避免误入气管。当胃管插至15cm时,左手托起病人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直至预定长度。洗胃完毕,关闭洗胃机,将胃管与机器断开,轻揉病人腹部将胃内液体引流干净。胃管末端反折,拔出并撤去油布,擦净病人面部,协助其取合适卧位。

3)在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时,防止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出血、窒息等并发症,一旦出现立即停止操作并配合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4)应用5-羟色胺拮抗剂(昂丹司琼)时应缓慢静推,推注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5)做好基础护理对于口腔黏膜损伤病人注意观察其恢复情况,定时用洗必泰漱口。3~4/日,每次将漱口液含与口内20~30分钟吐出。对于昏迷病人遵医嘱予以口护。

6)血液净化病人要做好透析管路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扭曲,受压甚至脱出。血液净化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要对血流量、动脉压等监护装置严密监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拔针时要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穿刺点20分钟。防止局部出血。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0/1209/541.html

上一篇:“稻虾共养”破解科技稻高产难题
下一篇:半基质栽培技术种草莓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