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分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农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承担起养活世界人口的职责,这就需要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各方面投入,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农业的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

农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承担起养活世界人口的职责,这就需要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各方面投入,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农业的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谁来种地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快速推进,加上人口的流动,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境[1]。我国现有的职业农民存在着诸多不足,职业农民培养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民专业化程度较低,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新型的职业农民支持体系。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势必会淘汰一些落后的东西。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有规模小,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标准与流程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等。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重视培育新型的、专业化的、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1.1 专业化。所谓的专业化,是指当代的农民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化知识的培养,他们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农业知识,还需要研读生物知识、地理知识及其它科普知识等[2]。在作物种植、收割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能力,这就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农民来进行开展这些工作,所以,新时期的农民必须是具备专业化知识的一批农业人才。

1.2 懂技术。这里所说的懂技术是要懂得学以致用,实事求是,通过利用学习的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同时,还能够用来指导生产实践,此外,还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且能够不断进行学习,遇到问题会及时分析,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结合在一起。

1.3 会经营。作为新一代的职业化农民,除了具有文化、技能之外,在生产的基础上要懂得经营,不然前期的付出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发掘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获得更大的效益。

2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支持体系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支持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方向。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构建一批专业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人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2014年农业部分别颁布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举措都旨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号召,重视对农业的投入,无论是在技术、资金还是人才的培育方面,都要确保农业的发展,并进行持久、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促进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产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3]。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构建多元化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这一系列的体系建设,都旨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储备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转变农民的思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是机器代替人工体力的时代,因此要注重对职业化农民的培育,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总结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要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就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变自然环境,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维持人的生命基础,然而要想更进一步获取更多经济收益,作为主体的农民,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新型农民必须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农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承担起养活世界人口的职责,这就需要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各方面投入,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农业的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谁来种地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快速推进,加上人口的流动,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境[1]。我国现有的职业农民存在着诸多不足,职业农民培养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民专业化程度较低,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新型的职业农民支持体系。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0/0726/385.html

上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济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